收藏聚奇|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聚奇广告官网!

广州聚奇广告策划有限公司

专注文化、品牌策划、设计与实施

只做有灵魂的设计 ,为您提升文化、品牌价值

咨询热线:13143339343
020-85511713

10年专注党建文化建设策划和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聚奇广告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传承廉洁文化 推动廉政建设

传承廉洁文化 推动廉政建设

文章出处: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传承廉洁文化 推动廉政建设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23-12-14 15: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精神宝藏。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廉洁文化,正是以廉洁为核心、以文化为载体、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的文化。在永不停歇的反腐道路上,从廉洁文化中汲取智慧、振奋力量,深入传承廉洁文化精神内涵,对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历史自信,坚守初心使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廉洁文化历史长河,有以民为本的思想境界,清正廉洁的为官品质,崇俭戒奢的道德风尚,正气严明的家风家训,知行合一的行为美德,它们是廉洁文化中的精粹,犹如一股股清风正气,滋养心灵,筑起一道道反腐防线,值得我们从中赓续廉洁基因,传承清廉精华。

一、传承以民为本的精神思想

以民为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传承最广、最深刻的思想内涵之一,也是廉洁文化的根源之一,孕育在各个时期。在古代社会中,孔子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关注民生,将百姓作为国家、社会的根本,尊重人民的历史地位,为百姓谋福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在恢弘厚重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高频出现、贯彻始终、重若千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鲜明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纵观我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从建党伊始,就牢牢地将人民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自身的责任,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无畏无惧,舍身为民,用自己的血肉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实践了共产党员的誓言。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率少数战士同日军连番激战,在断粮5天的情况下,用布裹着脚,在零下20多度的冰雪环境中前行,并血战到最后一息。壮烈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剖开了杨将军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连残暴的侵略者也深深为之震惊和折服。巾帼女英雄赵一曼不畏酷刑折磨,用铮铮铁骨坚守本心。在狱中,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几经昏厥的赵一曼仍表现出无产阶级战士保卫国家、守护人民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无数英雄模范依然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心中只有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淡泊名利、为人民默默奉献一生的老英雄张富清、“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36年风雨无阻,在绝壁上完成9400米筑梦大渠的黄大发......他们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书写了不平凡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无论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始终体现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这些思想与廉洁文化中的以民为本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廉洁文化启智润心,牢固树立为民利民的政绩观,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是我们党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承担起对人民的责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坚持真抓实干做表率,一诺千金、言出必行。为民造福不仅要说到、更要做到,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和实干的精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坚持乐于无私奉献,把满腔激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努力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二、传承清正廉洁的品质操守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干净的传统,两袖清风、勤政廉政是对自古官员作出的基本要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清廉既是为政之本源,也是为政的宗旨。在唐朝《群书治要》中记录“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傅玄所著《傅子》中著有“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等思想,都是对当官要清正廉洁的精辟总结,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概括了领导干部严以修身、正己化人的重要性。

清正廉洁同样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考验的精神支柱,更是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勇于自我革命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质,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翻开厚重的党史,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保持清正廉洁品质的共产党人。

赣东北根据地的方志敏被俘时,国民党士兵从衣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外,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出,搜身的士兵根本难以相信这位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的共产党领导居然如此“穷酸”。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的气概让人动容。“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从来不要组织照顾,更不接收他人馈赠,家中9口人只吃6个人的粮食定量,经常带着孩子去地里捡拾遗失的豆子和花生,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清廉表率。“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孔繁森,去世时遗物中只有8元6角钱和去世四天前写下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是,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领导干部不能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要清楚认识到从政廉洁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也关系到整个政治环境风气,更会影响国家政治安危和社会和谐发展。“治国先治吏,治吏先尚廉”,党员干部要常怀学习之心,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夯实清正廉洁根基,以思想上的清醒确保权利使用上的清醒,自觉抵制庸俗腐朽思想,以清正廉洁文化内涵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常怀敬畏之心,严以用权,经常用“公与私”这把尺子丈量自己,养成在“放大镜、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的习惯,真正把权力变成为民谋福祉的利器,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慎、行有所止、清廉自守。要常怀自省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对套近乎、施予小恩小惠别有用心的人,要保持被“腐蚀”、“围猎”的高度敏感和警惕,切实管好自己、管好家人。

三、传承崇俭戒奢的道德风尚

中华民族对勤俭朴素特别重视,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此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要求。自古就有像魏征、于成龙、海瑞、于谦、姚崇、季文子等清官廉吏。翻开中国历史画卷,也不乏讴歌崇尚节俭的篇章。在班固所著《汉书》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司马光所作《训俭示康》告诫家人子女,要以俭为美,清正自守,不可追求奢靡生活。不仅如此,历代思想家们认为,勤俭还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唐朝《群书治要》中“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这些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了节俭不仅能关系着一人一家的成败,更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并且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红色革命到新时代,我们党始终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传家宝,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在井冈山上,毛泽东主席为节省灯芯,在微弱灯光下写作到深夜。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穿着几经修补的外衣出访各国。作为财政委员的林伯渠戴着一副断了腿的眼镜,用绳系着挂在耳朵上。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呕心沥血,生活却简朴清廉,不使用专车,不搬进单位分的新房。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不坐豪车、不住豪宅,10元一件的衣服一买就是十多件,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布鞋院士李小文,对国家遥感科学技术有着突出贡献,常年光着脚穿着一双布鞋,丝毫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并且多次把国家给他的奖金,全部投注到教育基金,帮助一位又一位寒门学子完成学业。

在百年党史的进程中,涌现了无数节俭朴素的党员干部,他们用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这种可贵精神值得学习和践行。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仍要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将勤俭戒奢的中华民族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传承下来,始终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不忘物质匮乏年代的艰辛困苦,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品格,自觉把勤俭节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不比穿戴比内在、不比收入比奉献、不比待遇比觉悟。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奢靡风气,要坚决抵制,绝不贪图享受、迷恋奢靡,真正把勤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要积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生活情趣是抵御侵蚀的精神壁垒,一个人如果精神空虚,趣味低级就会被物欲、金钱所支配,容易被腐蚀堕落。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明确远大目标,严肃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才能远离低级趣味,开阔心胸,正心明道。

四、传承正气严明的家风家训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家风家训的建设和引导,司马光《训俭示康》中“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强调了清正、节俭的家风;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诠释了一份高洁、恬淡,树立了远大志向的情操。曾国藩家训中“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体现了家风家训对树立志向、明确远见、建立恒心的重要性。这些谆谆家训、磊磊家风,奠定了子女的道德基础,也塑造了后代的气质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总书记的讲话深刻解释了中华传统文化史、文明史,是中华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源泉;深刻说明了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离不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深刻指出了这些朴实无华的家风家训,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子孙,更是通过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璀璨释义,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回首峥嵘岁月,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高节忠贞凝结了一篇篇的家训,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家风文化。

毛泽东主席曾为亲情规矩立下了“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总理语重心长地教育晚辈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并制定了“十条家规”。老县委书记谷文昌同志更是留下了“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的简朴家训。焦裕禄同志不让自己子女“看白戏”,将票款如数交给戏院,并教育女儿“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高人一等,你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树立了洁己奉公的家风。“一门三院士”的李德群、李德仁、李德毅,他们的成功与其家族的80字《李氏家训》分不开。《李氏家训》第一句就是“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要求李氏后人诗礼传家、德才报国、勤学苦读、奉献社会。

社会之本在于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家风的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家庭私事,更多的会影响到秉公用权。领导干部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就要重视家风家训,从优秀传统家训中吸取营养,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中汲取力量,塑造良好的家教家风。要注重常修常炼,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廉洁齐家,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中,正确处理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过好家庭关、亲情关,做社会美德的示范者、家风家训的建立者。要注重落细落实,在生活中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担当起从严治家的责任,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注重立德立人,利用传统家庭美德不断引导,用家风家训涵养自强不息、勤俭节约、诚信仁爱等精神思想,培养好家庭成员的良好道德品质。

五、传承知行合一的行为规范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命题,解释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思想家就非常重视知行问题。孔子主张“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而不行止也”。孟子主张“良之良能”。宋朝程朱理学主张“知先行后、知指导行”,朱熹指出“论先后,知为先,行为后;论轻重,行为重”。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根据之前知行理论,在其《传习录》中提出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知行观,悟出知行合一的哲学大道。

中国人讲究“知行合一”,就是在强调思想和行动要一致,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把思想化为行动力量做到知行合一。对于领导干部知行合一还有更高要求,就是要做严守政治纪律,做政治清醒、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模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根本上讲,在于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十年砥砺奋进、十年辉煌成就、十年艰辛困苦,领导干部更应该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知行合一是坚守,是执着,应身体力行,根植于每个党政干部和群众的心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经常用四个“一点”自勉,即“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他心中的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言行的高度统一,87岁,他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王行环“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国有难、我必战,接管雷神山医院时,32个病区有30个还在施工,经过10多个昼夜的奋战,迅速建成了拥有32个病区、1500张床位的重症救治堡垒,成为国际抗疫“中国力量”的象征。但是,那些当面拥护背后破坏、只表态不行动,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的事例,值得我们高度警醒。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从一个普通的养路工人成长为位高权重的正部级干部,辜负组织培养和重托,罔顾党纪国法,深陷“权权交易、权色交易”,德不配位,最终锒铛入狱。更有周永康、薄熙来、孙力军之流,心无敬畏,无视法律,祸害国家和人民,最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知行合一是思想与行为的契合。领导干部要做到知行合一,基础是思想要过硬,前提是作风要扎实。许多发生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嘴上喊着“四个意识”、手上写着“两个维护”,但都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没有入脑入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就必须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坚定信仰、律己律行,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四个意识”。政治站位高不高,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而是要看行动能不能落地落实,有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尤其是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守初心,严格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不越红线、不搞变通,坚持原则正义、秉公用权、慎重作为,方能做到知行上的统一。

(作者系贵州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省纪委省监委派驻第十四纪检监察组组长 陈罡)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资讯

聚奇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13143339343/855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