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以思政课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思政课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出的现实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数字时代,运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是准确认识思政课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数字化带来思政课育人场域、育人资源、育人形态、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受教育者的知识获取、能力养成和价值塑造受到数字化生存的深刻影响,成为推动思政课数字化的重要因素,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动能。二是科学把握思政课数字化发展新规律。数字化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拓展教育场域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数字化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延伸教学链从线下到线上线下融合;数字时代的学习方式呈现碎片化、模块化、结构化、智能化特征。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需提升思政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三是主动培育思政课数字化建设新思维。数字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这个“增量”,在如何教、怎样评上下功夫,善于在开发利用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上下功夫,善于在活用虚拟现实技术拓展教学场域上下功夫,善于运用数字技术获取、分析、挖掘等功能精准分析学情,善于运用精准识别、多向交互、智能推送等技术助力精准思政,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和针对性。
搭建教、学、评相统一的思政课数字化资源平台。数字化能够在差异化地教、个性化地学、科学化地评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推动思政课数字化建设需搭建教、学、评相统一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一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知识资源底座。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全面、系统、准确梳理思政课知识点,讲清楚政治性背后的学理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讲清楚价值性背后的知识内涵、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通过对思政课知识点进行溯源与延展,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设包括知识解析与素材库、案例库与习题库等数字化资源,构建知识图谱资源底座。二是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构建全要素、全流程的自适应学习路径。传统思政课无法满足教育对象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思政课数字化能为学生的个性化、优质化、自适应等学习需求提供有效支撑,实现“从大众到分众”“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思政课数字化资源建设要为自适应学习提供全时段、全场域、全流程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学习服务,优化资源配置与推送,构建知识学习路径图,助力学生将知识习得转化和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尊重个体学习差异,构建学情智能诊断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化评估,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智能生成学习成效画像,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评估学习状态与预期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助力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增强资源智能精准推送,提升教学互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价值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数字化育人方式。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数字时代,讲道理的场域从静态到动态,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讲的手段和载体实现可视化、可交互。一是注重思政课育人数字化场域拓展。思政课数字化不是传统思政课资源数据化、流程数据化,而是以场景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内容数字化、能力数字化等为具体内涵的新样态、新模式。要有效运用AR、VR等技术,推动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个体与群体的有效融合,实现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二是注重思政课启发式自适应学习培养。思政课数字化建设要强化资源智能推荐、智能搜索、智能问答,通过语言大模型自适应学习,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助力学生生成式习得,培养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弄懂思政课的学理、道理和哲理。三是注重思政课双向互动育人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字技术打破传统师生交互的时序限制,助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全面链接、全程参与、动态的、差异化的教学体验,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增强了思政课的鲜活性和共情力。
(本文系转载,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