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宾馆是一幢二十七层的建筑,说起广州宾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到二十七层,年长一点的广州人肯定印象深刻,它曾经是广州乃至全国最高的建筑,据说当时很多外地人到了广州都要去海珠广场看看,目的就是为了在这幢二十七层的建筑面前留影纪念。
广州宾馆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建造的,当时主要是用来接待参加广交会的外宾,而且被指定为专门接待日本客户的酒店,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宾馆的老资料中都是中、日文对照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日本客人,日本客商也喜欢入住广州宾馆,据说还有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广州宾馆也就是二十七层当时的红火可想而知。
从二十七才层到八十三层
进入上世纪80、90年代后,广州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原来的二十七层也渐渐被广州人所淡忘,广州的最高建筑也就变成了八十三层高的中信广场,更可怕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宾馆从原来的政府指定接待宾馆改制为自负盈亏的宾馆,被无情地推入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当中。但宾馆领导层并没有退缩,而是趁势改革,对宾馆进行全面的整顿,在品牌传播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委托我们进行广州宾馆的品牌定位与设计工作。
产品定位遵循市场规律
定位的转变首先是从产品开始的,广州宾馆自开业以来客房收入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最早的时候几乎是100%,后来餐饮的营收比例逐步上来,从10%到30%,再到差不多50%的比例。一方面是酒店客房收入的连年下滑,另一方面是餐饮收入的逐年上升,面对这样的市场情景,广州宾馆内部为是否把更多的客房改造成餐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主张客方是本,不能本末倒置,有人则认为应该跟进市场变化,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
为此,我们组织了宾馆高层、酒店专家等各方参与的论证会,记得当时参加会议的中山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授引用国际酒店的个案,强烈反对把客房改造成餐厅,但我们认为餐饮业的发展是广州酒店业不可逆转的潮流,要不怎么能说吃在广州呢。为了企业的生存,我们就要促进客房业务的回暖,因此我们建议不仅要加大对餐饮的投入,还要大力发展月饼等相关产品业务。
最后,酒店决策者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后来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策,事实又一次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品牌个性:广州风情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关键问题是要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并用于指导宾馆的产品开发、传播设计等,最终建立广州宾馆的独特品牌形象。